5/26/2010

有多少學生將Blog用在學習?

  在這門課上完後,我想到我可以調查了解一下到底立德有多少學生除了會用Blog來記錄日誌外,還會不會把它當成其它的學習工具來使用。而結果似乎如我所預期的,在所教授的三門課,共70位以大一及大二為主的資訊傳播系學生,曾使用Blog的人約31位、持續有在使用的僅8位,而使用在一般日誌以外如記錄學習心得的卻是0

  當然這並不代表所有臺灣大學生的現狀,特別是用這群在聯考排名偏後段的學生來推論其實不具任何意義,但從一些個別訪談了解中,我們還是會了解到一點蛛絲馬跡,就是臺灣的學生大多習慣依循既有的範例,如果別人都用Blog來記日誌,那麼他就只會用在日誌上,卻不會發揮創意把它用到其它事物上。但這不是我的重點,既然我在唸的是教育領域,自然而然當我在學習一個新的科技和工具時,就會去想它到底可以給我怎樣的幫助,它可否幫我解決一些教學或學習上的問題,而這一點也正是老師上課一直不斷傳達給我們這門課的重點。

  在過去我所做過有關線上寫作系統的功能設計中,為應用在合作學習之同儕互評這樣一個需求,我們就會設計讓組與組或是個人與個人之間可以對他人的作品進行評析並給予意見,而這項功能其實就可以利用Blog來實現(除了評分功能之外)

  在寫作的應用上,學生可以利用Blog來撰寫一篇篇的文章,利用Comment來讓其它的同學給予建議,做為修改的依據,由於comment是公開的,所以除了可能會收到來自同儕之間的回饋外,有時也可能會得到網路上其它熱心的專家來給予指導,而這些回饋是全部的學生都可以看得到,不唯獨特定學生所有。當然老師若要另給私人的評論意見時,則也有功能提供私密的溝通管道。除此外配合Facebook平台所提供的及時通訊功能,其實學生也能夠在線上交換意見,進行虛擬教室的學習活動。

  而利用Blog在寫作活動上當然還是會些問題無法處理或解決,例如學生的文章老師無法去對它進行編輯修改,故老師必須複製原文後,再另起一篇來編修給學生看。其次,寫作經常會需要再回頭甚至反覆修改,並非是線性的產出,而編修的歷程代表學生的一種成長變化,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歷程,但可惜在Blog的功能上我們無法看出這部份的改變。最後就是有些Blog僅提供依日期做文章的排序分類,而無提供使用者去自訂分類標題。

  但我想,Blog是現在網路科技正夯的一項網路活動,能將這樣一個東西應用的學習上,對學生的動機多少會有正向的增強,也讓學習不再只是一個人的活動,這不正是我們常在講得合作學習最主要的目的嗎?

2 則留言:

來自屏東的平凡女生 提到...

我認為即使將blog當作日誌使用,進行寫作時也是會觸及回顧、整理、反思等活動,不失為另一種的學習。根據學長的調查統計,使用人數由31人減至8人,如何讓學生持續blog的寫作,我想更為關鍵。

Unknown 提到...

我看到中學生是喜歡在blog寫下和學習或心得無關的日常生活,包括老師今天生日大家慶生很high或是運動會比賽輸了之類的「日誌」,在這類的文章中,他們的互動很頻繁,甚至回覆可以到達10幾篇,可是用在學習呢?就需要思考一下了。不過,如果純粹用在寫作的訓練,我覺得他們日常生活文就可以慢慢達到這樣的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