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2010

初次上手的Wiki,還可以再更好

  在所有web2.0技術的產物中,我和其它多數的人一樣,Wiki是我最早接觸的,而且正是所謂的維基百科。雖然從維基百科本身以及網路上其它資訊介紹中,我們知道它是一個可以讓所有的人參與編輯其網頁內容的網站服務,我也可以加入,但我從未想過我也可以自己來架構一個wiki,直到這門課上過之後,我真的對wiki的內涵有了重新的認識。

  因為在有人將整個wiki變成了一套網路服務工具,讓使用者無需再去以傳統製作網頁的方式來建構內容,這對知識的推廣有相當大的幫助,因為它讓許多不懂做網頁或無法提供wiki網站所需技術的人可以不用再去管技術的部份,可專注在內容的提供,提昇質量的精緻化。

  在這次的作業裡,我和學長姐同組一起建構多元智慧這個主題的wiki,雖然只短短的幾天時間,也或許我只做了作業所需要的量,但正如同我先前所言,我對wiki已經有相當多的改觀。以下我分享幾點心得與看法:

第一、wiki與一般blog不一樣,著重的是網站主題內容要如何有系   統的建構與提供,因此它在設計上讓使用者一開始就可以   先規劃整個網頁的層次與每網頁的標題,有助於編輯者   能有清楚的架構概念來搜集整理資訊。
第二、它允許加入影音等多媒體的資訊,因此可以提供除文字以外其它方式的吸收管道,對於不同學習類型的人,可以透過不同的資料呈現方式來理解,符合重視學習者特色的學習理論。
第三、提供完整的編輯歷史記錄,由於相同的款目可以有多個編者去建構及修改內容,往往時間一久就不易清修改的歷程或是誰做了哪些修改。而wiki也貼心的提供這些資訊給網站的建構者,去分析了解網站做過哪些改變。
第四、當我們要使用在教學上,相當適合同儕合作的學習模式,去一起共構網站內容,且不受一般網頁的傳統限制,一次只能有一個人處理修改。學生可以放心地去挑選自認為想要增修的部份即可進行。老師則可以透過前述wiki所提供的歷史記錄來了解每位同學對網站哪些部份做了哪些貢獻,有助於老師去分辨不同學生之間的貢獻度。
第五、在實際使用時需要注意一些實作上的問題,所選的主題最好是所有人都有興趣或都有相同需求為佳,否則會發生部份不熟悉的人只能提供粗淺的內容,而熟的人除了加自己的資料外,同時可能需要再花時間去修補其它人的部份。雖然這也是合作學習的目的之一,但這也容易形成彼此間腳色地位出現落差或失衡的現象。
第六、同組建構的人必須找出時間定期聚會討論,來檢討彼此之間對於內容標準的認知,這將有助於形成共識,並從中學習了解缺點或問題。比方說某部份的內容應放在前一段或下一章,相信不同人會有不同意見,這時就需要一起討論。
第七、這點是針對課堂的建議,當人數只有5~6人時,其實可以由老師來協助訂出一個主題並由全部的同學起來做,因為3個人一組的人力實在有些單薄,再加上本組因為年級及個人工作的關係,從頭到尾很難取得對主題建構上的共識,因此對這次主題所完成的部份,其實自己覺得很不滿意。不過當我了解這只是讓我們有個初體驗時,對於所獲得的收獲,還是遠超過自己預期的多。
第八、當未來我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主題後,特別是在博班階段的我,可以去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研究主題的wiki,整合相關的以及自己的研究,不會讓我們所做的東西變得零散雜亂,這將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3 則留言:

來自屏東的平凡女生 提到...

wiki的概念很特別,讓所有的人參與網頁內容的編輯,我覺得是對人性很大的一種信任,也很感謝那些志願者,我們才有這麼好用的維基百科。

Unknown 提到...

這個作業也是我覺得很困難的,除了用英文之外,還有就是很難有完全的共識,當我把分頁列出來,就有點擔心我太「武斷」的做決定了,不過,失敗的經驗也是一種經驗,至少我這次體驗到的是,每個小組組員都會出到力,而且你們放上去的內容有些還真的是我想不到,也找不到的~~合作愉快~~

Jeffrey (阿富) 提到...

This is a very attractive design and layout of a survey/poll. It seems as though you are very experienced in this area. You could be a professional pollster.